违规者可能面临高达10万元的罚款!《上海市一次性餐具管理条例》将于9月1日正式实施

来源:中国新闻网 2025-08-25 14:29 浏览量:247

上海正在重塑一次性餐具治理范式——从材质争议转向回收实效。2025年7月31日,上海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《上海市一次性餐具管理条例》,将于9月1日正式实施。这部开创性法规摒弃传统"限材"思维,率先将"可循环、易回收、快降解"作为强制性技术指标,推动产业从材料创新迈向系统化闭环。

治理范式变革:从末端治理到全生命周期管理。过去行业聚焦“限塑”与“降解”之争,却忽视了回收体系的实际承载力。新规创新性地将“可回收性”作为核心衡量标准,要求产品设计必须与现有再生体系相兼容。这意味着企业不仅需要提供环保材料,更需要证明其产品能够顺利进入回收流程并实现资源化利用。

法治与信用双轮驱动:构建刚性约束体系。条例配套明确的法律责任条款:对违规主体处以1万-10万元罚款,情节严重的可责令停业,并将违法行为纳入公共信用信息平台。这一制度设计通过提升违法成本和建立信用惩戒机制,确保法规从"纸面"落到"地面"。

技术标准化:建立科学评估体系。上海引入国际先进的评估标准,采用CEPI《纸与纸板可回收性实验室测试方法》和4evergreen《纤维基包装可回收性评估协议》作为技术依据,将“可回收性”从主观宣称转变为可检测、可验证、可审核的科学事实。

产业链协同:打造闭环生态系统。以上海为策源地成立的“零碳循环纸杯先行者联盟”,汇聚材料商、制造商、品牌方和回收企业,共同构建“设计-生产-使用-回收-再生”的全产业链闭环。一些科技企业协同推进的“纸基材料+水性阻隔涂层”技术方案,既满足使用需求,又能顺利进入再生纸循环体系。

国际对标与创新:超大城市治理的上海方案。相较于欧盟通过EPR制度推动可回收性设计,北美造纸厂逐步接纳纸杯进厂再浆的实践,上海创新性地在城市尺度实现目标设定、执法监督、信用管理和回收体系的协同联动,为超大城市治理提供了可复制、可推广的系统解决方案。

风险防控:避免绿色陷阱。新规特别强调防止“伪环保”替代,要求企业提供完整的回收验证数据,避免将环境压力转移给末端处置设施。同时建立动态评估机制,防止技术路径依赖和新的环境风险产生。

专家指出,上海此次立法实践的价值在于建立了可量化、可验证、可复制的工程化路径,通过法治手段推动产业绿色转型,为全国一次性餐具治理提供了专业而务实的参考样本。这种以回收实效为导向的治理模式,有望成为循环经济领域的重要实践创新。


排行

一月 一周
      关注中循协官方微信
      Baidu
      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