韩国如何借助绿色金融推进废旧电池回收?

来源:中国环境网 2025-10-23 10:05 浏览量:256

随着全球新能源产业迅猛发展,废旧电池回收与再利用已成为重要议题。韩国通过绿色金融工具的创新应用,在废旧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领域形成了特色模式,不仅有效缓解了环境压力,更推动了循环经济的发展。探究韩国绿色金融支持废旧电池回收利用的实践路径,对我国完善相关体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。

韩国绿色金融支持废旧电池回收利用的核心举措

韩国将废旧电池回收与再利用作为绿色金融的重点支持领域,通过政策引导、产品创新和市场培育,构建了多层次的金融支持体系。

在政策层面,韩国建立了“法律强制+金融激励”的双轮驱动机制。2021年修订的《促进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法》明确要求电池生产企业承担回收责任,并将回收目标与绿色金融支持挂钩,达标企业可获得低息贷款、税收减免等优惠。韩国环境部联合金融服务委员会推出“电池循环金融认证制度”,对通过环境影响评估的回收企业,给予绿色信贷额度提升和债券发行手续费减免等激励。截至2024年,韩国已有23家废旧电池回收企业获得这项认证,带动行业融资成本平均下降1.8个百分点。

金融产品创新聚焦全产业链资金需求。在前端回收环节,韩国多家银行开发“回收网点建设专项贷款”,为社区回收点、物流体系建设提供低息融资。在中端处理环节,商业银行推出“设备升级绿色租赁”业务,允许回收企业以分期付款方式租用裂解、提纯设备。在后端再利用环节,证券交易所推出“电池材料资产证券化产品”,将退役电池梯次利用产生的收益打包发行,吸引了大量保险资金等长期资本参与。

韩国模式的优缺点分析

韩国通过绿色金融推动废旧电池回收利用的实践,呈现出显著的优势与待改进的短板。其优势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:一是政策与金融工具的深度协同。韩国将回收目标纳入绿色金融认证标准,形成“法律要求—金融激励—市场响应”的闭环,有效提升了行业融资的可得性。二是全产业链金融服务覆盖。从前端回收网点建设到后端材料再利用,韩国开发了针对性的信贷、租赁、证券化产品,满足不同环节的资金需求。三是风险防控机制完善。通过政府风险补偿、专业保险产品等手段,有效化解了回收过程中的环境风险与市场风险。

韩国这一模式也有一些不足之处。一是对进口废旧电池的金融支持不足。韩国绿色金融政策主要面向本土产生的废旧电池,对跨境回收项目的融资覆盖率较低,制约了资源循环利用企业提升生产效能。二是金融产品期限与回收周期匹配度有待提升。废旧电池回收项目通常需要5年—8年才能实现盈利,而目前韩国绿色信贷平均期限为3年—5 年,存在一定的期限错配风险。

对我国资源循环与再利用的启示

构建全链条绿色金融支持体系。建议参考韩国“政策引导+产品创新”模式,将废旧电池回收目标纳入绿色金融评价体系,对达标企业给予融资优惠。可开发覆盖回收、处理、再利用全环节的金融产品。

完善风险分担与激励机制。可设立“废旧电池回收风险补偿基金”,对金融机构发放的回收贷款进行风险补偿。此外,将电池回收企业的环境信用与绿色信贷额度挂钩,形成“守信激励、失信惩戒”机制。

推动绿色金融支持区域均衡发展。针对我国不同区域差异较大的特点,可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集中的省份(如广东、安徽)开展“电池回收绿色金融试点”,整合信贷、基金、保险等工具,形成区域性的支持模式。同时,利用区块链技术构建“全国电池回收融资服务平台”,实现项目信息、环境数据、融资需求的跨区域共享。

韩国的实践证明,绿色金融是推动废旧电池回收利用的有效工具,但其效能的发挥需要政策协同、产品创新与国际合作的多重支撑。我国在发展绿色金融促进资源回收与再利用过程中,需结合自身特点,构建更具包容性和适应性的绿色金融体系,推动废旧电池回收利用产业高质量发展,为全球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方案。

作者单位:生态环境部机关党委


排行

一月 一周
      关注中循协官方微信
      Baidu
      map